找到相关内容2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具足成就忍辱波罗蜜,而心不动不退。因为心行清净,不见忍辱法,不见己身,不见骂辱人,所以不戏论诸法。并且修习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则能至佛道,又行菩萨道时,皆先行生忍,然后修行法忍,所以菩萨虽生不净...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觉囊派教法史(1)

    徒众的界根,三转法轮。关于如何三转法轮,《楞伽经》说“如对病患者,医生布施药;佛思诸有情,如是示教法。”《中观宝曼论》说:“如是声明师,教徒习文字;佛为诸徒众,宣讲忍辱法”。根据这种说法,犹如世界上...

    阿旺·洛追扎巴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947735.html
  • 坛经定慧品精彩讲解问答

    》云:「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善分别」主要就是让我们安住在「第一义」而不动心。  怎样在「第一义」而不动心呢?第一、不为「财」动;第二、不为「情」动;第三、不为「名」动;第四、不为「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548178.html
  • 唯识学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唯识学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月历钟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停留时间:  摘 要  “唯识学”教学的方法,本就乏人问津,少有深入和成为讨论的课题。尤其“唯识”二字,在一般佛教学者或学佛人士的心目中,普遍以为,唯识学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印象当中,给人有著哲学逻辑性思考意味;或是一种形而上的现象学,而琳琅满目的名相,不但繁琐且生涩难懂;又加上体系庞大复杂,大多数人早已视为畏途,...

    月历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950498.html
  • “解脱道”与“菩萨道”

    萨婆若心”是发大乘菩提心;不但自己修忍辱,也要教他人修忍辱,这就是与大悲心相应。“以无所得故”,是说修忍,不要著相,不见忍辱法,不见己身、不见骂辱人,三业清净。于身,不加恶于对方;于口,不出恶言;于意,不...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1656081.html
  •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形成与流变

    首先为举兵在拘尸城的众人讲述了乔达摩为悲悯有情而长期修习忍辱法,由忍辱获得正觉,心性平等如虚空等道理。并指出佛陀圆寂仅七日就出现类似的纷争,是与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主张以平均分配的原则供养舍利,最后在...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2957554.html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上)

    缺陷很多、苦恼很多,一旦身陷其中,则不容易超脱,所以《大宝积经》云:“财宝色欲及王位,无常迅速须臾顷;智者于斯不欣乐,勤求上妙佛菩提。”《华严经》也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如果我们能淡泊...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760085.html
  •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下

    。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云何复名住忍辱地?菩萨忍辱,能生一切佛道功德。譬如大地,生长一切世间万物,忍辱亦复如是。菩萨修行大忍辱法,或时...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4265300.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